之前画家林曦在谈论艺术时说:“所有的艺术都是在做一件事,就是表达感情”。
如果艺术在表达情感,那么让孩子去接触艺术、学习艺术,实际上就是让孩子去感知这份情感,是在培养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力。
有了良好的感受力和审美力,孩子的内心就会变得丰富而生动,也会按照自己的体验更好地去发展自己。
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呢?读读这篇文章,看看是不是会有启发?
1、与他像大人一样,民主地谈论艺术
当孩子在生活里接触到艺术概念的时候,我对他从不含糊其词,总是郑重而认真地告知。
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没有接触一个理论,小孩子学说话的时候,不要跟他说鸭鸭、猫猫这些叠字,按照大人正常的语序教即可,因为孩子是白纸,大人教什么,他的理解力就会到达那里,接受什么。
也正因为此,多语言环境家庭的孩子,经过短暂的混乱,还是会自然接受多语言,因为,父母给出的世界自然而然就是这个样子。
艺术也是语言体系,只要父母引导的方式真诚,孩子完全可以正确接纳它,用相对严谨的语言,可以帮助孩子正确构架艺术理论的基础。
一定要相信孩子们,不要害怕他无法消化。孩子会像储存唐诗宋词一样把这些东西留在心里,人生终有一个时刻明白这些东西蕴含的感情,懂得去欣赏它们。
2、把握一切机会,进行日常艺术思维训练
艺术不是非要去大山大海、庙宇高堂才存在的东西。只要有心,平凡生活里,艺术无处不在。
艺术教育的一个意义,就是给孩子多重感官,丰富地体验自己的味觉、触觉和感觉。
艺术教育的第二个意义,鼓励孩子自由发挥,表达自己。
艺术教育的第三意义,激发想象力和共情能力。
艺术训练无处不在,不需要道具,就看家长有没有用心。
3、营造良好氛围,把艺术生活当家庭传统
我曾经在文章中谈到一个话题,父母对孩子是谈不上真正的教育的,更多的是影响。
可以制定家庭小计划,一年必须带孩子旅行三四趟,一个月必须看两次戏剧、电影、展览。
去经历这个过程,不是为了获得文化的优越感,也从来没有让他归纳过什么感想意义,只是帮助他建立一种生活秩序,让文化生活变成像穿衣、吃饭、喝水一样自然的事。
我们让孩子去了解艺术,不是为了培养一个艺术家,而是让孩子在绵长的生命之中,孤单的时候,有取暖的火;困惑的时候,有求索的路;低谷的时候,有排解的茶。
我们为什么跟孩子谈论艺术?因为艺术是风和雨露,而我们,只是麦田的守望者,默默注视着,见证孩子的心,慢慢长得像他自己的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