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4日晚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核心内容为:减少作业、减少语数外等学科类培训,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丰富课余生活,鼓励多参加文艺类活动!
事实上,今年以来,多地已经采取行动,围绕治理校外培训和提升校内教学质量等,推进“双减”进程。
近期,重庆的“双减”细则也随之落地:
重庆市教委指出,要从七个方面发力,系统推进“双减”工作。当前要严格落实市委、市政府疫情防控要求,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面暂停线下培训,其他培训机构暂停聚集性活动。
这七方面包括:
一是从作业上发力,减轻学生过重负担;二是从课堂上发力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;三是从机制上发力,深化教育综合改革;
四是从疏导上发力,提升课后服务水平;五是从管理上发力,营造良好教育生态;六是从协同上发力,凝聚家校共育合力;七是从创建上发力,强化示范引领带动。
未来社会,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,而非“考试机器”。教育部此次发布的《意见》,以及重庆发布的“双减”细则,也正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,在将来能够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,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。
同时,《意见》也对非学科类课后服务提出了要求:
此次“双减”,更是表明让孩子回归艺术教育的迫切性。孩子们能够利用减下来的时间,接触艺术,感受艺术。在放松的同时,体会艺术的美,在每一次欣赏美的同时,得到成长。
那么关于“双减”政策,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内容?它对艺术教育又有什么影响?政策接下来,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浅析。
1.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
当今社会,校外培训是很普遍的存在。你家孩子报奥数班,我家孩子学英语,你家孩子补习作文,我家孩子补习物理……这样一来不仅弱化了学校教育的主导性,更加重了孩子的负担。
因此“双减”政策明确指出:
1)构建教育良好生态,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、健康成长。
2)坚持学生为本、回应关切,遵循教育规律,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,保障学生休息权利,减轻家长负担。
2.把时间分配给“非学科”教育
学生要全面发展,除了文化课之外,学生也应该有机会和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。“双减”政策规定:
1)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,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、文体、艺术、劳动、阅读、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。
2)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,直至撤销教师资格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,发挥好少年宫、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。
文化课固然重要,但它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全部。一个学生除了文化课,假如他有其他的兴趣爱好——譬如钢琴、书法、绘画、舞蹈、武术……都应该被支持。
3.拓展学习空间,减小作业压力
相信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为作业苦恼过,而有些作业居然还让家长批改。针对作业多、作业时间长、家长批改作业等现象,“双减”政策明文规定:
1)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,严禁要求家长检查、批改作业。
2)学校要确保小学一、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,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;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,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。
这样一来,作业量减少后不仅学生的压力减小,家长也轻松一些。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学习艺术或者自己探索兴趣爱好,不必再拘泥于文化课的学习。
4.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
“双减”政策对学科类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查严格,同时分类管理学科类与非学科类,其具体规定如下:
1)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,各地要区分体育、文化艺术、科技等类别,明确相应主管部门,分类制定标准、严格审批。
2)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、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。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。
3)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,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,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,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。
4)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“拍照搜题”。
5)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,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。
5.加强艺术教育,增加拓展实践机会
社会及学校要多提供平台及舞台(社团活动、学校文艺节、社会艺术节、美育节等),让孩子增加艺术表演的机会,增强孩子的自信心,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。
1)增加现代艺术教育资源的投入,扩充艺术教育教师队伍。
2)增加艺术教学时间,使其成为“刚需”,上足上满艺术课(学时制)。
3)学校适当引入“第三方”艺术辅导,让学校的艺术教育上升一个新的台阶。
6.利用课余时间,提升艺术修养
1)把周末的时间还给学生及家长,让他们自主安排学习艺术课程,实现自我提升。
2)在无学科学习压力的环境下,让孩子在“play”中学习艺术,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、创新思维及艺术视野。
3)在全民学习艺术的过程中,国民的整体素质将得到质的飞跃,真正实现“优生优育”的理想。
可以说“双减”政策的发布,对整个学校、校外培训以及学生和家长的影响非常巨大。“双减”政策把学生被校外培训和作业所占据的时间还给学生,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安排艺术课程、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。
今年的6月15日,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,俞伟跃任司长曾提出,“校外培训要做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,开展音体美、琴棋书画等培训,特别在学科类教学方面不要替代学校的教育功能。”俞伟跃的这一番话,也向社会传达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。这才是真正的全面教育,这样做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、更长远的发展!